2013-02-25

朋友??

多年前在舊BLOG以「七級豬」借喻,寫過一篇關於友誼的文章,以七個「LEVEL」由HI-BYE FRIEND寫到生死之交,可是該文章經過刪BLOG、轉工、換電腦不慎散佚了,可惜可惜。

這幾年智能手機和社交平台湧現,社會的人際關係網顯然複雜了許多,昨天的「好朋友」,今天已可能變成FB上被限制瀏覽的「普通朋友」,不足為奇。如此看來,七個LEVEL已容納不了所謂朋友的定義,但我今天不打算在七級之上再加十七級,而是想直接數一下最令人 (我) 不歡迎甚至討厭的七類「朋友」。如果要在這類「朋友」之上加上一個「期限」,我希望是「早閃早著」。

排名不分先後:

(1) 話不投機

這裡說的話不投機通常有兩個極端:

自我中心型 - 人家說A他總在說B,或是不停在說自己的事/見解而忽略別人的回應
不投入型 - 人家在分享的時候,他總是坐在一旁玩手機(OR手指),然後怪責別人將自己孤立,被忽略了

這種「朋友」不單是性格不合這麼簡單,而是根本不能掌握與人溝通的方法,說到底,太自我中心了。試問他們有沒有關顧別人的感受?作為他的朋友,你會喜歡這種聚會嗎?這種人,除了令人啞口無言之外,確實是有點嬲的。

(2) Too Social

Social Network 這個新名字改得好,這些平台對很多人來說確實是用來Social的。拿著手機,每天給幾百個LIKE輕而易舉,但當手快的程度去到連R.I.P的PO文都LIKE下去的話,就真的無言了。這種人我稱之為太Social,而且Social得太著跡、太愚昧了。這種「朋友」可以當你FB上的親善大使,可能是受人歡迎的,但我卻很有保留。因為通常當他們重返現實,往往又並非如網絡上如此Social,不善交談及製造/參與話題。面對他們,你會產生很強烈的矛盾感,懷疑他們的行為舉止孰真孰假。

(3) 八卦精

八卦是人的天性,可以理解,但假若主角是你,經過一傳十、十傳百,再經過多個耳目將說話/圖片傳回你耳邊,即使那是小事一樁,也會令人感到無比討厭。最好是沒有惡意,一旦因為他們的太強的好奇心而傷害到當事人或其家人朋友,便罪大惡極了。所以,自己一向都不愛聽花邊新聞,亦不愛跟經常說花邊新聞的做「真心」朋友。總覺得,愛說別人事的人,若果自己也跟他們分享自己的事,應該不消半天便會由北半球傳到南半球,一發不可收拾。

(4) 說教人士

有些人不知道是否做教師做到有職業病了,別人說什麼大事、小事、輕鬆事,即使是自己沒有親身經驗過,他們都能說出一個大道理來,例如:教你如何教仔、如何處理婆媳關係、如何瘦身、如何上位,甚至是如何旅遊,如何追劇。明白,他們很想將自己所知的都與人「分享」,可是當事情本身不需要尋求解決方法的時候,又何必一出口便要說教呢?對著這種「朋友」,少說話為妙。

(5) 愛扮野

今時今日,有圖已經未必有真相,有PS有video editor,什麼都是執出來的。加上近年社交平台流行,所有status、圖片、影片其實都一樣執藥咁執。想突顯我愛老婆的,每周分享一次送老婆的禮物,每月分享一次愛情宣言,再不定期分享自己對老婆好的小故事;想突顯自己是運動健將的,每日可用timer app track住自己跑了幾公里,跑步型仔相不可少。當然,別人亦未必「有心」做事,亦不算是說謊的一種,但氾濫了總會予人這種負面的感覺。總之,在網絡上 (其實在現實也是),各取所需,很多事情只是片面,不要以眼前所見為事實之全部,用心感受並了解一個人/一件事才最重要。

(6) 無事不登三寶殿

著數不一定是金錢、名牌或靚衫,譬如說因為你而間接令他增加生意額、受老闆/朋友賞識,這些都是搵著數的一種。好朋友不需時常相見,心照不宣。但慢慢,你會發現某人每次打電話給你都是問野和問野,我便有理由相信他在套取你的專業知識,換句話說,有形或無形的,他在搵你著數。相反地,當你有事要找他時,他卻whatsapp不覆,msn不開,電話找不上,但一旦見面,便會重提上次whatsapp為何不回他一句,我心想,如果事情是緊急的,為何不即時追問?很多時候,不是「著數」本身傷人,最令人難受的是自己曾經真心對過面前這個人。

(7)  利用價值

說得上「利用」其實相當嚴重,昔日的我沒有這個概念,幸好自己從來沒有被利用的經驗。有人說PR最懂得利用關係,其實這種說法不盡公允,PR的工作就是這樣吧。昔日不少PR都打來「扮熟」,要求你為他們的品牌出稿,我只是想,產品收到了便得好好撰文(所以報章雜誌的「繕稿」不能盡信啊),這還算不上利用,大家WIN-WIN吧,工作上的。我想說的「利用」是... 舉個例子:你聽到A經常說B人品差,不愛跟他來往,但轉個頭你在FB見到他們經常見面吃飯遊玩 (原因不明),或許是A突然對B改觀,亦可能是B給了A其他利益,造成WIN-WIN的成功局面,因而造就這段不尋常的「友誼」。這種關係在傳媒界經常發生,你為我的產品美言,我給你做專訪,再介紹幾個明星給你。就是這種結網式的擴展,令到相識滿天下,大樂也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【後記】

其實做朋友跟談戀愛很相似,也許需要付出才有收穫。今時今日,即使是親情也未必是無條件的,想在別人身上取得自己所需,一次可以,N次之後就算幾不敏感的人都會發現,然後慢慢把你疏遠。倘若你認為朋友是建基於利益之上的話,那麼請你拜託自己不會有潦倒或工作不順的一天,那天朋友漸漸離你而去,結果是自己造成的。

人大了,抱歉我那防人之心加強了,抱歉我情感反射地加入了陰謀論;昔日「幫得就幫,而且盡力去幫」的「幫民」原則,今天不是不復再,而是嚴格地挑選起來了 (我發誓不想再作愚蠢的事)。真心的朋友不怕洪爐火,隨著歲月的琢磨,真心真面孔會自動浮現,那些朋友是真誠的、肯付出的,自然可一目了然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